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

旅行可以當飯吃嗎?


Dear friend,
你非常熱愛旅行,想要當導遊或是旅遊產業,問我該如何選擇?
吃飯可以當興趣,興趣可否當飯吃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一份可以玩又可以賺錢的工作是絕大部份人的夢想,我們都曾努力想要做一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,當然,我也曾試著想要投入旅遊相關產業,因為我愛玩,以為只要愛玩就適合旅遊相關業,一直到我旅行途中遇到一位台灣朋友改變了我的想法,他是一位從事十多年旅行社的導遊,某次他用感慨的語氣對我說:「我以前也和你一樣是背包客,自從我當上導遊,當旅行變成一份職業時,就多了一股責任;當旅行變的隨手可及時,就也不再這麼珍惜;當旅行變的不再遙遠時,就不再嚮往遠方。」
我重新思考是否要和旅行保持距離,它到底要成為興趣又或者是職業?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思索這件事。之後,我寫了封信問那位導遊朋友,問他是否該投入自己所喜歡的事情?他回說:「你最喜歡的,並不代表最適合你!」這句話當頭棒喝,我不再問自己喜不喜歡旅行產業,反而問自己適不適合。
許多人都曾經陷入一種「選擇性的膠著」,因為衝動和理智往往存在於一條模糊的界線,當我們都不敢越界,當思考的時間越久,越導致跳脫不出框框,思維也就被黏在框裡,不敢做出抉擇。
當我把自我的膠著撕開時,我開始問自己:我為什麼旅行?
原來,我喜歡旅行是因為不想被局限,我想忘記時間的重要性,我想隨時離開一個討厭的城市,我想隨時做一些瘋狂的事。我知道這些答案時,就了解自己不適合當導遊,也不一定非得要投入旅遊產業。沒有人說喜歡玩就一定要去旅遊業、喜歡看電影不一定要去拍電影、喜歡音樂也不一定要當歌手。
我才慢慢發現旅行是一種「純粹的突破」,不同的身份藉由旅行達到目地。比如,業務員每天外出拜訪客戶、音樂家四處移動蒐集聲音、攝影師用相機按下快門,這些人都只是藉著移動來突破自我。當你把旅行的界線拉大時,你就不在執著於旅行本身,單純只是不想讓自己過的一成不變。
後來,回國後,身邊的人都建議我喜歡旅行可以去當導遊,我會理智的說:一個人玩和一個人帶著一群人玩是不同的,因為前者是對自己負責,後者是對一群人負責。
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有趣的工作可以讓你旅行,除了你所知道的航空旅遊業之外,你可以當工程師到世界各地研發新產品、你可以當作家到處創造文字作品、你可以是一般的小職員,利用員工旅遊去打破你單調的生活與工作,好讓自己有信心重返回崗位,去創造更不一樣的生活方式。
旅行如同一場考驗,是讓你學會如何看待自己生活的態度,當你找到自己生活的態度時,也就懂得如何在人生中選擇最適合你的答案!
『「旅行」沒什麼值得驕傲的,真正值得尊敬的是對生命的「履行」,並且永遠對自己真誠。』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